治疗鼻炎新法“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

被引:41
作者
李新吾
田平忠
机构
[1]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鼻炎; 神经节; 患者; 治愈率; 远期疗效; 鼻粘膜; 对侧; 鼻甲; 呼吸道感染; 针刺治疗;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副交感神经;
D O I
10.16025/j.1674-1307.1990.04.01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院多年来采用针灸治疗鼻炎中,发现单靠“迎香、四白、上星、印堂”等穴只能起到暂时通气的作用,而达不到完全治愈鼻炎的目的。为此促使我们去探寻新的穴位,终于在1970年发现并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亦称“治鼻”穴位)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炎和鼻窦炎,其总有效率可达94%,治愈率为70.6%。本文将就其作用机制予以分析,并对1975年集中治疗观察的50例近期效果和1978年再次复查两年以上之68例的远期疗效分别小结,报道如下。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机制分析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除了来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支,还有来自翼管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支,一同随该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分布于上、中、下鼻甲,鼻中膈和鼻咽顶等部位。交感神经有使血管收缩的功能,因而也能使腺体的分泌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使腺体的分泌增多。既然蝶腭神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