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之解读

被引:39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刑法; 犯罪; 法定刑;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6.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重大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安全事故报告失职罪、虚假破产罪、上市公司高管背信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金融机构背信罪、违规运用公众资金罪、强迫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仲裁枉法裁决罪9个新罪名,修改了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13个旧罪名。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对这些新增及修改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要件等进行解读,对完善我国刑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下) [J].
黄太云 .
人民检察, 2006, (15) :22-28
[2]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上) [J].
黄太云 .
人民检察, 2006, (14) :43-50
[3]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 [J].
刘宪权 .
法学, 2006, (02) :22-29
[4]  
严惩虚假商业行为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N]. 黄太云.人民法院报. 2006 (005)
[5]  
惩治证券犯罪将现五大变化[N]. 顾肖荣.中国证券报. 2006 (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