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长管骨引导性骨再生成骨细胞来源,进一步完善引导性骨再生理论。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呈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作为对照侧。12只兔术后1~12周分别于每周进行X线检查;30只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于术后3天、1、2、3、4、5周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SP方法BMP、BG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隔膜在骨缺损局部生成隔离密闭的腔室,将周围组织阻挡于骨缺损之外,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特征:骨痂表面为2~3层成骨细胞,骨缺损中央为肉芽组织,两者之间为数层细胞形成的移行区,细胞排列疏松,基质较多。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BMP、BGP呈强阳性染色,骨痂生长过程中,移行区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成骨细胞在早期来源于髓内的骨内膜和骨髓基质;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则来源于骨内膜、骨髓、骨膜增殖细胞共同形成的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