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马守臣 [1 ,2 ]
张合兵 [1 ]
马守田 [2 ]
李春喜 [2 ]
邵云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2]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坡耕地; 横坡垄作; 残茬覆盖; 夏玉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田间试验,以平作为对照(CK),研究平作+残茬覆盖(T1)、横坡垄作(T2)和横坡垄作+残茬覆盖(T3)对坡耕地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期到拔节期,残茬覆盖明显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2个残茬覆盖处理(T1和T3)0~10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P<0.05);到拔节期时,T1和T3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9.64%和9.74%。玉米拔节后降雨增多,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地表径流减少,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T1、T2和T3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P<0.05),其中T3处理保水保肥和增产效果最好,其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CK提高16.59%、31.20%、16.55%和16.59%。通过横坡垄作并附以秸杆覆盖是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有效农耕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采煤塌陷地积水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高波
    冯启言
    孟庆俊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 35 (08) : 1 - 4+8
  • [2] 冀西北旱坡地南瓜田间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研究
    傅永斌
    任全军
    奚玉银
    任少伟
    赵海洋
    王建文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01) : 31 - 35
  • [3] 垄作栽培对高产田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马丽
    李潮海
    付景
    郭学良
    赵霞
    高超
    王磊
    [J]. 生态学报, 2011, 31 (23) : 156 - 165
  • [4]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蔡太义
    贾志宽
    黄耀威
    黄会娟
    杨宝平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05) : 63 - 68+74
  • [5]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林超文
    罗春燕
    庞良玉
    黄晶晶
    付登伟
    涂仕华
    蒲波
    [J]. 生态学报, 2010, 30 (22) : 6091 - 6101
  • [6] 采煤塌陷对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栗丽
    王曰鑫
    王卫斌
    [J]. 土壤通报, 2010, 41 (05) : 1237 - 1240
  • [7] 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坡耕地降雨土壤蓄积量的影响
    林超文
    罗春燕
    庞良玉
    付登伟
    黄晶晶
    涂仕华
    张新全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03) : 213 - 216
  • [8] 矿粮复合区农田恢复与污染防治
    付梅臣
    胡振琪
    刘爽
    [J]. 金属矿山, 2008, (09) : 119 - 122
  • [9] 稻草覆盖对亚热带红壤旱坡地玉米旱期生长的生理调节作用及其产量效应
    刘迎新
    王凯荣
    谢小立
    苏衍涛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4) : 18 - 23+56
  • [10]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
    赵同谦
    郭晓明
    徐华山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 588 -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