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居民行动策略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17
作者
陆益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纠纷; 行动策略; 法社会学;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3.05.019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居民遭遇污染随之增多,由此引起了较多环境纠纷。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水和垃圾分别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所感知的突出环境问题;经验调查发现,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诉诸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环境纠纷,显现出"上层化"而非"金字塔"形态;而应对公域环境问题,居民的行动则趋向于"消极化"。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力量以及对于区域而异的纠纷性质对遭遇环境纠纷者的行动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会降低对污染的容忍度,同时也提高对第三方权威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不同地区,环境纠纷性质从偶发事件向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转变,人们的行动策略也会从自行解决走向"上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公众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基于中国CGSS2003的数据应用 [J].
洪大用 ;
卢春天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6) :154-170+244
[2]   建构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 基于2003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J].
卢春天 ;
洪大用 .
社会, 2011, 31 (01) :35-52
[3]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与运用 [J].
杨朝霞 .
环境经济, 2011, (Z1) :89-92
[4]   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 [J].
陆益龙 .
湖南社会科学, 2009, (01) :72-75+80
[5]   当代城市居民环境友好行为之性别差异分析 [J].
龚文娟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37-42
[6]   中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问题与建议 [J].
吴卫星 .
环境保护, 2008, (20) :34-36
[7]   建立和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J].
"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研究"课题组 ;
吕忠梅 .
求是, 2008, (12) :51-53
[8]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 [J].
孙岩 ;
武春友 .
科研管理, 2007, (03) :108-113+77
[9]   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J].
洪大用 ;
肖晨阳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11-135+244
[10]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 武春友,孙岩.预测.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