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我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容量超过50万台。而目前全国保有量只有30万台,市场前景很大。目前的现状是市场相对饱和与绝对短缺的矛盾,2002年跨区作业机器减少,这种相对的过剩和饱和减下来了,绝对的不足就显现出来了,这是收割机火热的根本原因。2002年我国各种联合收割机产销量约5.6万台,其中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约3万台,背负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约1万台,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约1.2万台,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4000台。预计2003年我国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与2002年相比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市场容量为3.0万~3.2万台;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可能增长幅度不大,市场容量为1.1万~1.2万台,但产品结构将有较大变化,将2型机的割、脱部分直接搬到拖拉机上而形成的新机型,市场销售形势看好,增量较大,常规机型不会有较大增长,有的品种甚至要下降;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至少有30%的涨幅,有可能达到50%左右。市场容量为1.5万~1.8万台、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敏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3大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前景。随着日韩高性能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相继进入我国市场,并开始获取收益,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研制生产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与此同时,行业内展开了关于"10万元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能否实现"的热烈探讨。中国农机院博士王岳从产品与技术及市场需求方面分析了这种设想的可行性,而上海向明总公司总经理张永洲则从生产角度劝诫企业生产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定要慎重。不管这两种观点谁更胜一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中国要实现"10万元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浙江省的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较多,产量较大,台州柳林收割机公司的总工程师朱启明讲述了浙江省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