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分类学问题探讨

被引:13
作者
李道远
陈成斌
机构
[1] 广西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广西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南宁
[3] 南宁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分类; 特征特性; 酶谱; 后代分离; 生态型;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3.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特征特性及后代分离观察、同功酶测定和原分布地考察五个方面对中国普通野生稻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对普通野生稻740个编号进行特征特性观察,可分为11个类型。类型1和类型2的分类学特征特性与张德慈博士1976年分类的O.rufipogon Griff十分相似,类型3~11则介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对普通野生稻364个编号,对照材料(包括广西栽培稻)406个编号,以及来源于外国的AA染色体组的4个野生稻种共5个编号,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类型1和类型2大部分具有1.2.4.7A酶谱类型,类型3~11的酶谱含有1~3条栽培稻特有酶带。对原分布地考察表明:只有少数远离稻田的分布点,群体结构较纯。以上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仅有一个种,可分为两个生态类型。O.rufipogonGriff这个学名适用于中国普通野生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J].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Wild Rice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China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6)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