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海区南部近30ka来的古生产力记录

被引:23
作者
房殿勇
翦知湣
汪品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国家教委海洋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表层生产力; 有机碳通量; 高分辨率; 南沙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南沙海区南部重力柱状样 1 796 2 ( 7°1 1′N ,1 1 2°5′E ,柱长 8m ,水深 1 96 8m) ,在高分辨率地层学基础上 ,通过有机碳、碳酸盐、蛋白石、浮游及底栖有孔虫群等多种指标探讨古生产力的变化 ,并定量计算了该柱状样近 30ka来的表层古生产力 .结果发现南沙海区南部末次冰期的古生产力增大 ,约为全新世的 1 6倍 ,推测与冰期海平面下降 ,该柱状样所在位置的陆源营养元素增多有关 .
引用
收藏
页码:2005 / 20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地化意义 [J].
段毅 ;
罗斌杰 ;
徐雁前 ;
马兰花 .
海洋与湖沼, 1996, (03) :258-263
[2]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
[3]  
房殿勇. 同济大学 . 1996
[4]  
Paleoproductivityfrombenthicforaminiferaabundance :glacialtopostglacialchangeinthewest e quatorialPacific .2 HergueraJC,BergerW. Geology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