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公共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印尼马鲁古群岛华人为例

被引:7
作者
童莹
机构
[1] 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海外华人; 马鲁古群岛; 香料贸易; 公共记忆; 社会过程; 族群认同; 在地化;
D O I
10.19561/j.cnki.sas.2018.02.137
中图分类号
D634 [侨务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公共记忆不单是回忆、文化遗产抑或主体对历史的构建,而是与群体日常生活实践同步的,是集体观念和知识不断被创造、叠加和更新的社会过程。海外华人的公共记忆不只是"乡愁",更展示了华人群体从故乡到他乡、住在国在地化以及当代跨国实践这一完整的族群发展脉络。本文即以印尼马鲁古群岛北部华人为例来探讨作为社会过程的公共记忆在当地华人社群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作为社会过程的公共记忆不仅能增强海外华人的族群认同,同时也通过习惯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方式保证了文化的代际延续,特别是对那些在异质文化和复杂政治环境中生存的华人来说,公共记忆是使华人保持族群独立性的精神支柱。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51+158 +15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亚洲香料贸易与印尼马鲁古群岛的社会文化变迁 [J].
熊仲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 (03) :151-160
[2]   1999年以来印尼马鲁古地区民族分离运动探析 [J].
李一平 .
南洋问题研究, 2011, (03) :13-19+28
[5]   社团、社会资本与政经发展 [J].
陈健民 ;
丘海雄 .
社会学研究, 1999, (04) :66-76
[6]   印尼华人研究的一种方法 [J].
廖建裕 ;
杨启光 .
东南亚研究, 1993, (04) :52-56
[7]   东南亚的华侨、华人财阀——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实例研究 [J].
游仲勋 ;
刘晓民 .
南洋资料译丛, 1987, (01) :70-83
[8]  
跨界亚洲的理念与实践[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刘宏, 2012
[9]  
论集体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著, 2002
[10]  
社会如何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保罗·唐纳顿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