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水稻再生丰产技术研究 Ⅳ再生稻留茬高度
被引:5
作者
:
李义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李义珍
黄育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黄育民
蔡亚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蔡亚港
黄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黄海明
陈子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陈子聪
林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林文
机构
:
[1]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来源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0年
/ 03期
关键词
:
留茬高度;
产量;
穗粒数;
再生稻;
稻荪子;
结实率;
水稻;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不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①汕优63留茬35厘米,再生穗较多,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协调发展,产量最高;②再生穗的主要着生位置是地上部节位,夺取再生稻高产必须保留倒2节位腋芽,根据汕优63地下部腋芽着生自然高度,明确汕优63适宜的留茬高度是32—37厘米。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