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抗蔓割病的生理机制Ⅰ.感染蔓割病后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变化

被引:5
作者
柯玉琴,潘廷国,伍迪明,方树民
机构
[1] 福建农业大学基础部,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甘薯蔓割病;脂质过氧化;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2 [马铃薯(土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薯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的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感病品种下降的速率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随后又下降,而感病品种活性高峰迟出现,在接种的8d内持续上升.研究表明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与脂质过氧化及体内保护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