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毒力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表达与表达产物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向辉 [1 ]
朱海 [2 ]
刘钢 [1 ]
孙世宏 [1 ]
李颖 [2 ]
张汉斌 [1 ]
柳勤 [1 ]
王西丽 [2 ]
机构
[1] 广州市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致病性; 毒力岛; 克隆; 原核细胞;
D O I
10.13217/j.scjpm.2014.0409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5种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毒力基因重组质粒载体并鉴定其表达产物,为探讨高通量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标记相应的抗体技术快速检测带毒力基因的致病微生物的可行性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毒力岛中选择特异性的毒力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分别提取5种目的细菌DNA片段,经PCR扩增、电泳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3a、pET-28a、pET-32a构建各自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并提取质粒载体,构建后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再转化入表达宿主E·coliBL21(DE3)。在0.1 mmol/L的IPTG诱导下,目的质粒载体在E·coliBL21(DE3)株中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蛋白。结果实验成功构建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细菌的毒力基因重组质粒载体pET-23a-eaeA、pET-28a-tdh、pET-28a-enterotoxin B、pET-32a-invA和pET-28a-ipaH,并克隆出969 bp的eaeA基因片段、567 bp的tdh基因片段、798 bp的enterotoxin B基因片段、1 041 bp的invA基因片段和771 bp的ipaH基因片段。重组质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与目标基因序列一致。在E·coliBL21(DE3)株中有质粒表达蛋白37.5 kDa(eaeA)、26 kDa(tdh)、34.5 kDa(enterotoxin B)、41 kDa(invA)、32 kDa(ipaH)。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毒力基因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为下一步获得相应的毒力基因抗体及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应用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09 / 4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志贺氏菌福氏2a 301株ipaH4.5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J].
王芳 ;
赵江丽 ;
何湘 ;
姜铮 ;
刘大伟 ;
陈宣楠 ;
袁静 ;
黄留玉 .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37 (05) :714-720
[2]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B的原核表达 [J].
王丽婵 ;
张庶民 ;
余模松 ;
杨晓明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6, (05) :418-421
[3]   THE USE OF A PCR-GENERATED INVA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SPP IN ARTIFICIALLY AND NATURALLY CONTAMINATED FOODS [J].
BULTE, M ;
JAKOB, P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95, 26 (03) :335-344
[4]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