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无讼”理念与现代“和谐”社会

被引:6
作者
李文玲
机构
[1] 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古代“无讼”理念; 产生根源; 产生途径; 和谐社会;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6.05.034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中国古代的“无讼”理念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根源,通过统治者制造“无讼”的舆论、司法官员处理纠纷、封建政权的支持、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等途径得以产生。我们必须对“无讼”理念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其中的糟粕,吸收其合理的内核,为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 [J].
滋贺秀三 .
比较法研究, 1988, (03) :18-26
[3]  
汉书.[M].(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中华书局.2005,
[4]  
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M].张中秋著;.法律出版社.2003,
[5]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张中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1997,
[7]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8]  
情理法与中国人.[M].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9]  
美国与中国.[M].(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商务印书馆.1987,
[10]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三联书店.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