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主要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22
作者
卓英 [1 ]
谭琦 [2 ]
陈明杰 [2 ]
曹晖 [2 ]
贾亚妮 [3 ]
潘迎捷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3]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
关键词
香菇菌株; 多态性; 聚类分析; DNA指纹图谱;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2006.02.007
中图分类号
S646.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AFLP技术分析了收集到的31个主要香菇栽培菌株的DNA多态性。采用6对引物共扩增得到了443条DNA带,其中共有条带为189条,多态性比率为57.34%,说明收集到的香菇菌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所有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以0.80的相似性为切割点,31个菌株可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和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香菇菌种组成,类群Ⅱ全部由收集到的日本栽培品种组成,类群Ⅲ由浙江庆元与福建三明真菌所的菌种组成,类群Ⅳ为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的7402。本研究为香菇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AFLP技术通过不同菌株的指纹图谱的不同能够有效分辨其基因型,可为香菇的栽培菌株质量监测和菌种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为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香菇自然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孙勇 ;
林芳灿 .
菌物系统, 2003, (03) :387-393
[2]   用RAPD技术对香菇非对称杂交后代遗传性状的分析 [J].
谭琦 ;
杨建明 ;
陈明杰 ;
贺冬梅 ;
潘迎捷 ;
黄为一 .
食用菌学报, 2001, (02) :10-14
[3]  
(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邹喻苹等编著.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张树庭,林芳灿著.蕈菌遗传与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