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奕松
黄丕生
黄仲青
丁艳锋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南京
[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氮肥和密度; 根系; 生理特性;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01.01.002
中图分类号
S51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不同栽植密度、施氮量处理对两系籼型杂交稻 X0 7S/紫恢 1 0 0根系伤流强度、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生育后期茎基部及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均高于汕优 6 3,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下降速度大于汕优 6 3,较低密度、中等施氮量栽培增加 X0 7S/紫恢 1 0 0根系伤流强度 ;( 2 ) X0 7S/紫恢 1 0 0基部节间伤流液中氨基酸总量低于汕优 6 3,其基部节间伤流液中氨基酸总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过高的施氮量反而降低穗颈节间伤流液中氨基酸总量 ;( 3)基部节间的伤流强度日变化高峰值在一天中比穗颈节间的早 ;( 4 )基部节间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认为低密度、中等施氮量栽培是提高 X0 7S/紫恢 1 0 0生育后期根系生理活性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