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8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关键词
生烃潜力; 排驱效率; 加水热模拟实验; 沉积环境; 煤;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8.01.017
中图分类号
O621.3 [有机合成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实验设200℃、230℃、260℃、290℃、320℃和350℃六个温度点,每个温度点加热72小时。实验结果表明该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其液态烃大量生成和排出始于R0=0.76%(290℃),在R0=1.18%(320℃)时达高峰。气态产物从R0=1.18%大量形成,直到R0=1.53%(350℃)继续增大。实验分析认为煤的生烃能力除了与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等有关外,还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有关,缺氧的还原环境是煤作为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裂隙的发育有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吐哈盆地及二连盆地侏罗系煤微类脂组分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及油气意义 [J].
刘德汉,孙永革,申家贵,傅家谟,盛国英,王昌桂,龙道江 .
地球化学, 1996, (04) :309-316+409-411
[2]  
实用煤岩学[M]. 地质出版社 , 赵师庆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