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能源安全

被引:6
作者
罗乐勤
机构
[1]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
关键词
能源安全问题; 标准煤; 先进水平; 能源生产; 消费量; 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量; 产量; 原油; 石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正> 一、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 能源安全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经济安全(供应安全)的角度引起人们关注。1973年12月在中东战争背景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于1974年成立国际能源机构(IEA),正式提出了以稳定原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在当时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标就是从满足消费者及其政府对能源需求的数量出发,指有足够的能源储备、产量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并且其价格变化不至于使消费者及其政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危及社会生产和生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浅析煤炭工业在我国基础能源中的地位 [J].
程志强 .
管理世界, 2002, (03) :139-151
[2]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回顾与预测 [J].
周向彤 .
国际石油经济, 2002, (01) :55-56
[3]   构筑21世纪我国能源新体系 [J].
倪维斗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1-1
[4]   中国能源消费特征与发展战略分析 [J].
周总瑛 ;
张抗 ;
周庆凡 .
资源·产业, 2001, (05)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