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被引:84
作者
赵希涛
朱大岗
严富华
吴中海
马志邦
麦学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4]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5] 北京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晚第四纪; 气候变迁; 湖面变化; 羌塘古大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 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 48~ 1 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 (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 ,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以划分为 1 1 6~37kaB .P .间的古大湖———“羌塘东湖”期、37~ 30kaB .P .间的“古纳木错”外流湖 -残余古大湖期和 30kaB .P .以来的纳木错 -藏北湖群期等 3大阶段。在MIS 5的古大湖阶段 ,包括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众多大、中型湖泊 ,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大湖 ,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 (怒江 )水系的分水岭。在MIS 5e末的最高湖面时期 ,湖面面积可达7880 0km2 ,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其他古大湖相连 ,成为面积巨大的网格状深水大湖———“羌塘湖”。通过纳木错湖面变化曲线与西昆仑古里雅、格陵兰、南极等冰芯和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发现 ,全球MIS 5的气温要高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 3) ,此时藏北高原为气候温和轻爽与湖面最高的大湖期 ;在末次冰期的两个冰阶 (MIS 4和MIS 2 )中 ,湖面明显下降 ,邻近的念青唐古拉山发育了小型山谷冰川 ;而在间冰阶MIS 3中 ,其气候波动的幅度 ,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 ,湖面波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 [J].
赵希涛 ;
吴中海 ;
朱大岗 ;
胡道功 .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424-433
[2]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铀系年代学研究 [J].
马志邦 ;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地球学报, 2002, (04) :311-316
[3]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发育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马志邦 .
地球学报, 2002, (04) :329-334
[4]   西藏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的地质记录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吴中海 ;
刘琦胜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95-195
[5]  
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J].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6]   青藏高原大湖期 [J].
李炳元 .
地理学报, 2000, (02) :174-182
[7]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J].
姚檀栋 ;
施雅风 ;
秦大河 ;
焦克勤 ;
杨志红 ;
田立德 ;
L.G.Thompson ;
E.Mosley-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447-452
[8]  
西藏之大天湖[J]. 徐近之.地理学报. 1937(00)
[9]  
西藏河流与湖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
[10]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