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被引:35
作者
申旭辉
陈正位
许任德
张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2]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
关键词
凉山活动构造带; 位移规模; 滑动速率; 晚新生代; 晚第四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模式 [J].
闻学泽 .
地震研究, 1983, (01) :41-50
[2]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J].
李玶 ;
汪良谋 .
地质科学, 1975, (04) :308-326
[3]  
小江活动断裂带.[M].宋方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8,
[4]  
康滇构造带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M].滕吉文著;.科学出版社.1994,
[5]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李?主编;.地震出版社.1993,
[6]  
中国石油地质志.[M].四川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7]  
攀西地区新构造.[M].陈富斌;赵永涛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