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18
作者
朱如凯 [1 ]
郭宏莉 [1 ]
高志勇 [1 ]
韩丹 [1 ]
张丽娟 [2 ]
孙玉善 [2 ]
程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 白垩系—古近系; 岩石相; 成岩作用; 储集性;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5.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物性好于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而在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古最大埋深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发育有两次明显的改善储层质量的溶蚀作用,一是在地层进入到中成岩演化A1阶段时,有机质低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有一次较强的溶蚀作用,第二次溶蚀作用发生在中成岩A2—B阶段,由热还原反应再次产生有机酸对储层进行溶蚀。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对储层影响很大,一方面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使储层压实、压溶强度增大,造成孔隙损失1%6%,另一方面构造作用也产生大量裂缝,为酸性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好,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24 / 6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前陆盆地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宋岩 ;
方世虎 ;
赵孟军 ;
柳少波 .
地学前缘, 2005, (03) :31-38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 [J].
肖建新 ;
林畅松 ;
刘景彦 .
现代地质, 2005, (02) :253-260
[3]   库车前陆盆地前渊带层序地层分析——以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为例 [J].
王家豪 ;
王华 ;
陈红汉 ;
严德天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1) :25-29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J].
梅冥相 ;
于炳松 ;
靳卫广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61-278
[5]   沙漠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新疆库车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J].
梅冥相 ;
靳卫广 ;
于炳松 ;
赖兴运 ;
陈晓林 ;
刘建清 .
现代地质, 2003, (01) :59-67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储层特征研究 [J].
旷红伟 ;
高振中 ;
翟永红 ;
彭德堂 ;
刘学峰 .
石油学报, 2003, (01) :25-30
[7]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 [J].
肖建新 ;
林畅松 ;
刘景颜 .
地球学报, 2002, (05) :453-458
[8]   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张燕梅 ;
肖建新 ;
陈建强 ;
纪云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177-183
[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 [J].
顾家裕 ;
方辉 ;
贾进华 .
沉积学报, 2001, (04) :517-523
[10]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层序与储层研究 [J].
贾进华 .
地学前缘, 2000, (03) :1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