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9
作者
窦彦霞
瞿付娟
于晓东
肖崇刚
机构
[1]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西南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
关键词
枇杷花腐病; 病原菌; 拟盘多毛孢; 灰葡萄孢; 生物学特性;
D O I
10.13938/j.issn.1007-1431.2009.01.029
中图分类号
S436.67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枇杷花腐病干腐型(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和湿腐型(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碳源利用上,除了木糖,不同碳源对拟盘多毛孢生长影响不大,灰葡萄孢则能很好地利用各种供试碳源。它们也都能利用各类供试氮源,适生温度5~35℃,25、20℃分别为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pH值过高或过低对二者生长都不利,拟盘多毛孢最佳生长pH值4或5,灰葡萄孢为pH值5。拟盘多毛孢分生孢子在全光照下萌发率最高,灰葡萄孢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最佳温度分别为30℃和15℃,最适相对湿度为75%和78%,最适营养为蔗糖和葡萄糖,致死温度为50℃和44℃。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枇杷花腐病病原物的初步鉴定 [J].
瞿付娟 ;
窦彦霞 ;
肖崇刚 ;
董国菊 .
植物保护, 2008, (01) :119-122
[2]   苍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王义勋 ;
贾凤姣 ;
李阳 ;
黄俊斌 .
植物保护, 2007, (03) :107-110
[3]   番茄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王福妹 ;
宋云锦 ;
刘志恒 ;
樊慧梅 ;
闫建芳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86-190
[4]   枇杷灰斑病病原生物学及药剂防治试验 [J].
陈国贵 ;
曹若彬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72-77
[5]  
植病研究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