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的判定——兼对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低之争的解释

被引:5
作者
窦丽琛
李国平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比较优势;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06.01.010
中图分类号
F249.22 [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以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度量方法为出发点,分析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判定标准,同时解释了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低之争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之争源自劳动生产率度量方法的差异;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矛盾,绝对优势是比较优势的前提,可分别由价值量方法度量的劳动生产率和实物量劳动生产率作出判定;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工资水平,且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而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及实证检验数据,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将很难持久。要想保持这一优势,必须提高劳动者效率和增加值率。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浅谈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困境 [J].
陈勇 .
财经问题研究, 2004, (08) :25-28
[2]   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 [J].
陈立敏 ;
谭力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5) :30-37
[3]   劳动生产率不同计算方法的现实意义 [J].
吴进红 ;
张为付 .
生产力研究, 2003, (04) :109-111
[4]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兼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J].
张金昌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4) :34-40
[5]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 [J].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1998, (02) :3-13
[6]  
国际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美)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Obstfeld)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