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层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附视频

被引:41
作者
陈刚 [1 ,2 ]
秦勇 [1 ]
李五忠 [2 ]
申建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部煤层气; 赋存特征; 成藏模式;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2.03.01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目前的煤层气开发深度浅于1200m,丰富的深部煤层气资源有待勘探开发。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区内深部煤层赋存特征、热演化程度、煤层含气量及其分布规律。认为上古生界埋深的总体分布格局与两个向西凸出浅埋带的叠加,可能导致煤层含气性和渗透性区域分布格局的进一步复杂化。发现上古生界煤阶区域分布格局与煤层埋深类似,指示深成变质作用对区域煤阶分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预测了深部煤层含气量的分布格局,认为煤层埋藏一旦超过临界深度时煤层含气量随深度的加大反而有所降低。建立了自生自储、内生外储两类煤成气藏模式,认为吸附型煤层气藏与游离型煤成气藏的共生为合采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耦合关系 [J].
秦勇 ;
申建 ;
王宝文 ;
杨松 ;
赵丽娟 .
石油学报, 2012, 33 (01) :48-54
[2]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J].
陈刚 ;
李五忠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0) :47-49+118
[3]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J].
李五忠 ;
陈刚 ;
孙斌 ;
孙粉锦 ;
赵庆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2) :352-360
[4]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J].
任战利 ;
张盛 ;
高胜利 ;
崔军平 ;
刘新社 .
地质学报, 2006, (05) :674-684
[5]   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深部煤储层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 [J].
秦勇 ;
宋全友 ;
傅雪海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4) :492-498
[6]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J].
秦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39-358
[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的二次生烃作用与煤层气的富集 [J].
汤达祯 ;
王激流 ;
张君峰 ;
黄文辉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140-145
[8]   煤层气藏类型及富集高产因素 [J].
袁政文 .
断块油气田, 1997, (02) :9-12
[9]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分析[A]. 陈刚,李五忠,孙斌.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10]  
鄂尔多斯盆地孤山区块深部煤层气勘探潜力分析[A]. 陈静,马财林,李燕,张玉玲.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