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再分布特征及其迁移累积平衡

被引:9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Greenhouse&ProcessingCropsResearchCentre
[3] Agriculture&AgriFoodCanada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
[6] Harrow
[7] Ontario
[8] CanadaNRG
[9] 吉林长春
关键词
137Cs; 飞灰; 土壤有机碳; 坡耕地; 东北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137Cs和飞灰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近50年和近100年来土壤再分布过程,计算坡耕地土壤有机碳(SOC)迁移和累积平衡。结果表明:利用SOC的深度分布特征鉴定坡脚和坡足原始埋藏土壤的表面分别位于地表下70和80cm,其埋藏层的SOC含量分别比与其接壤的上覆土层SOC含量高5.2和0.4gkg。坡顶、坡肩和坡背均遭受侵蚀,年平均侵蚀的土壤厚度为0.2、5.0和2.2mmyr。坡脚和坡足部位飞灰到达的深度分别为70和80cm,与埋藏层表面相吻合。坡脚飞灰出现于埋藏A层之中,表明沉积区在蒸汽机车开始使用前已被开垦为农田(或已有侵蚀和堆积发生)。根据137Cs和飞灰分布深度构建了不同年代的坡型,结果表明侵蚀部位剥蚀的土壤多堆积在坡脚和坡足,且搬运的土壤物质先累积于坡脚,随着景观坡度变缓,土壤累积逐渐向坡足过渡。研究区(1m宽)坡顶、坡肩和坡背近百年来由于土壤侵蚀共失去683kgSOC,其中60%(418kgSOC)沉积在坡脚和坡足等低洼部位,其中有257kgSOC是近50年累积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利用Cs技术研究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特征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464-468
[2]   利用燃煤飞灰作为时间标记物评价坡耕地黑土侵蚀物质和有机碳的再分配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土壤学报, 2005, (01) :16-23
[3]   干旱内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景观土壤有机碳与氮源汇变化 [J].
王根绪 ;
卢玲 ;
程国栋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70-279
[4]  
吉林土壤.[M].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