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业区非点源氮的平衡变化及其污染防治

被引:2
作者
马广文 [1 ]
香宝 [1 ]
李双权 [2 ]
郭飞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氮平衡变化; 非点源; 三峡库区; 农业区; 防治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针对三峡库区农业区非点源氮,建立氮平衡变化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三峡库区各县2001—2005年的氮平衡变化,然后汇总库区氮的输入、输出及平衡量。结果表明,库区农业区2001年氮的输入量为6.60×10~5 t/a,输出量为1.18×10~5 t/a,平衡量为5.42×10~5 t/a,其中进入水体量为1.98×10~5 t/a;2005年全流域农业区氮的输入量为5.84×10~5 t/a,输出量为1.23×10~5 t/a,平衡量为4.61×10~5t/a,其中进入水体量为1.75×10~5 t/a;2001—2005年三峡库区农业区氮输入量变化为0.76×10~5 t/a,输出量变化为0.05×10~5 t/a,平衡量变化0.81×10~5 t/a,其中进入水体氮变化量为0.23×10~5 t/a。研究表明,长寿区、石柱县、武隆县、江津市、丰都县、巴东县、宜昌县、兴山县和巴南区2001—2005年非点源氮进入水体最变化较大,为今后三峡库区农业区水体氮污染重点防治区,并提出了一些非点源氮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沟渠系统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J].
翟丽华 ;
刘鸿亮 ;
席北斗 ;
徐红灯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2) :35-39
[2]   区域农业用地营养盐剩余量的长期变化研究 [J].
许朋柱 ;
秦伯强 ;
香宝 ;
单正军 ;
Behrendt Horst ;
黄文钰 .
地理科学, 2006, (06) :668-673
[3]   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研究 [J].
曹银贵 ;
王静 ;
程烨 ;
付梅臣 ;
饶彩霞 ;
许宁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17-125
[4]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J].
许朋柱 ;
秦伯强 ;
Horst Behrendt ;
黄文钰 ;
于树梅 ;
章永鹏 .
湖泊科学, 2006, (04) :395-400
[5]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J].
刘光德 ;
赵中金 ;
李其林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177-180
[6]   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刘光德 ;
李其林 ;
黄昀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5) :462-466
[7]   长江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J].
沈志良 ;
刘群 ;
张淑美 .
海洋与湖沼, 2003, (04) :355-363
[8]   长江流域的氮收支 [J].
沈志良 ;
刘群 ;
张淑美 ;
苗辉 ;
张平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3, 32 (01) :65-69+82
[9]   海河流域植物土壤中氮碳的含量特征 [J].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
生态学报, 1994, (03) :225-234
[1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朱兆良; (英) 诺斯 (Norse;D.) ; 孙波; 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