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模式

被引:13
作者
陈昭年 [1 ]
王永卓 [1 ,2 ]
王小敏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扶杨油层; 超压带; 流体势; 油气运移; 朝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朝长地区扶杨油层与上覆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层呈"上生下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呈现2个阶段,即首先在生烃凹陷带由于压差作用发生垂向运移,然后在储层内由于势差作用主要发生侧向运移。研究表明,三肇凹陷和王府凹陷持续埋深区,在嫩江期末开始形成了青一段地层超压带,青一段排出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密集断层垂向运移至下伏的扶杨油层低压砂岩储层内;垂向运移至扶杨油层的油气,进入物性好、厚度大且连续性好的砂体,在势差作用下主要发生侧向运移,最终在运移路径上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高瑞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 [J].
吴河勇 ;
梁晓东 ;
向才富 ;
王跃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2) :185-191
[3]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J].
杨喜贵 ;
付广 .
特种油气藏, 2002, (02) :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