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

被引:18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黄定华
机构
[1]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4] 北京
[5] 湖北武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流体输运; 数值模拟; 物理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流体的物质来源 ,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 ,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 ,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 ,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难题。流体输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拟和相似物理实验等。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大量地质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升华 ,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 ,尤其是多相热流体在给定三维动态形变场中的运移趋势及定位规律是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 ;但由于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在定性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定性研究的结果显得抽象和过于概略 ,不能详尽地阐明流体输运的物理过程。而定量模拟难以把握成矿期介质渗透率及成矿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使其与实际地质对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一定差距。物理实验虽能处理二维动态构造形变场中流体输运问题 ,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难以处理三维空间内流体运移问题。因而 ,上述 3种研究手段优势互补 ,它们的交错应用及结论间的相互对比与验证 ,将有望解决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物理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安徽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热液改造型流体研究 [J].
陈邦国 ;
姜章平 ;
张卫平 ;
徐兆文 ;
陆现彩 ;
陆建军 ;
刘苏明 ;
黄顺生 .
江苏地质, 2002, (02) :65-69
[2]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 [J].
翟裕生 ;
吕古贤 .
地球学报, 2002, (02) :97-102
[3]   东天山土屋和延东斑岩铜矿床时代讨论 [J].
芮宗瑶 ;
王龙生 ;
王义天 ;
刘玉琳 .
矿床地质, 2002, (01) :16-22
[4]   上地壳环境中的流体作用与灰岩的脆—韧性转变 [J].
刘俊来 ;
马立杰 ;
崔迎春 ;
关会梅 ;
K.WEBER ;
J.WALTER .
地学前缘, 2001, (03) :171-176
[5]   动力系统转换与金成矿作用 [J].
邓军 ;
孙忠实 ;
王建平 ;
杨立强 ;
王庆飞 .
矿床地质, 2001, (01) :71-77
[6]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J].
邓军 ;
杨立强 ;
翟裕生 ;
孙忠实 ;
陈学明 .
地球科学, 2000, (01) :71-78
[7]   热液金矿床控矿断裂性质与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 [J].
徐九华 ;
谢玉玲 ;
申世亮 .
地球学报, 1998, (02) :3-5
[8]   构造物理化学基本问题与金矿成矿预测 [J].
吕古贤 .
地球学报, 1998, (02) :4-12
[9]   中浅成岩浆的隐爆机制及其成矿动力学意义 [J].
黄定华 ;
向树元 ;
朱云海 ;
叶俊林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79-82
[10]   构造流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J].
杨巍然 ;
张文淮 .
地学前缘, 1996, (03) :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