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东北部PM2.5的变化特征及潜在传输来源

被引:9
作者
田鹏山 [1 ]
褚艳玲 [1 ]
吴锋 [1 ]
朱珠 [1 ]
倪海燕 [2 ]
张宁宁 [2 ]
机构
[1]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气象; PM2.5颗粒物; PM10颗粒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深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4年深圳市东北部吓陂监测站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47.0μg/m3,在全市处于较高污染状态,并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2014年吓陂监测站夏季时降水较多、湿度最大、风速最大、气温最高、边界层高度最高,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冬季时降水最少、湿度最小、风速最小、气温最低、边界层高度最低,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吓陂监测站的后向轨迹主要分为5类,其中来自北方内陆地区的气团污染最重,来自南海地区的气团污染最轻。进一步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进行源区识别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吓陂监测站的PM2.5主要来源于本地源的排放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广东东北部地区)的短距离输送,此外江西等内陆地区的长距离传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吓陂监测站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72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肇庆灰霾和环境气象条件的分析 [J].
刘谦 ;
郭媚媚 ;
陈国贞 ;
麦冠华 ;
周义昌 ;
翁佳烽 ;
李文辉 .
广东气象, 2016, 38 (03) :41-44
[2]   深圳大气污染特征模拟及环境容量估算 [J].
朱珠 ;
褚艳玲 ;
吴锋 .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 (05) :83-88
[3]   深圳市龙华新区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J].
田翠翠 ;
褚艳玲 .
广东气象, 2014, 36 (05) :46-50
[4]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上海市PM2.5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 [J].
赵倩彪 ;
胡鸣 ;
张懿华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 26 (04) :22-26
[5]   深圳大气PM2.5来源解析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 [J].
黄晓锋 ;
云慧 ;
宫照恒 ;
李响 ;
何凌燕 ;
张远航 ;
胡敏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4) :723-734
[6]   黄山顶夏季气溶胶数浓度特征及其输送潜在源区 [J].
王爱平 ;
朱彬 ;
银燕 ;
金莲姬 ;
张磊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04) :852-861
[7]  
深圳市PM2.5化学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J]. 云慧,何凌燕,黄晓锋,兰紫娟,李响,曾立武.环境科学. 2013(04)
[8]   深圳市近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孙向明 ;
彭勇刚 .
广东气象, 2005, (03) :1-3+6
[9]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Beijing: seasonal perspective[J] . R. Zhang,J. Jing,J. Tao,S.-C. Hsu,G. Wang,J. Cao,C. S. L. Lee,L. Zhu,Z. Chen,Y. Zhao,Z. Shen.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13 (14)
[10]  
Impacts of aerosol compositions on visibility impairment in Xi'an, China[J] . Jun-ji Cao,Qi-yuan Wang,Judith C. Chow,John G. Watson,Xue-xi Tie,Zhen-xing Shen,Ping Wang,Zhi-sheng An.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