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古近系孔店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

被引:8
作者
石占中
吴胜和
赵士芹
马晓芬
邢维奇
郭沫贞
郑振英
刘卫林
贾玉梅
机构
[1]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2] 石油大学
[3]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天津大港
[4] 北京
[5] 天津大港
[6] 天津大港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 流动单元; 黄骅坳陷; 古近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为例,探讨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其一为渗流屏障和连通体分析,其二为渗流差异分析。研究区主要微相类型有心滩、辫状河道与河道间。渗流屏障主要为泥岩屏障和成岩胶结屏障。通过渗流差异分析将官104断块枣Ⅲ和枣Ⅱ油组辫状河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其中,Ⅰ类流动单元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心滩与辫状河道主体部位;Ⅱ类流动单元属中孔、中低渗储层,主要分布于辫状河道;Ⅲ类流动单元以中低孔、低渗透率为主要特征,分布于河道侧缘及河漫滩微相;Ⅳ类储层流动单元主要为渗透性极差的非储集层。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工区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模型。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渤海湾中部南堡35-2地区新第三系河流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 [J].
杨玉卿 ;
田洪 ;
孟杰 ;
乔悦东 ;
高东升 ;
王景花 .
古地理学报, 2001, (04) :77-84
[2]   利用灰关联聚类法划分并预测流动单元 [J].
桂峰 ;
黄智辉 ;
马正 ;
杨华 .
现代地质, 1999, (03) :339-344
[3]   动态流动单元研究 [J].
阎长辉 ;
羊裔常 ;
董继芬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3) :66-68
[4]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
[5]   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陈程 ;
鲁国甫 ;
姜建伟 ;
李庆明 ;
刘丽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74-79
[6]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J].
刘吉余 ;
郝景波 ;
伊万泉 ;
张卫东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1) :7-9+97
[7]  
储层精细研究方法.[M].穆龙新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8]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窦之林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9]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吴崇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