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17
作者:
徐生根
机构:
[1]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骨科
来源:
关键词:
创伤;
四肢;
高凝状态;
生化测定;
显微外科手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3.4 [四肢骨折];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探讨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的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肢体创伤病人 49例分为 3组 :Ⅰ组 (n=2 2 ) :为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 ,未作急诊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组 (n =1 2 ) :肢体单处软组织缺损或肢体单处骨折伴主干血管损伤 ,需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者。Ⅲ组 (n =1 5) :肢体两处以上开放性骨折伴休克或伴有头、胸、腹等处损伤。三组均检测 :血小板计数 (PLC)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 Ⅰ、Ⅱ组各期的检测指标基本相接近 ,仅Ⅱ组中的FIB术前轻度增高 ,伤后 2 4h恢复正常。Ⅲ组与Ⅰ、Ⅱ组相比 :APTT下降 ,FIB显著增高 ,PLC尽管在正常范围内 ,但已经明显高于Ⅰ、Ⅱ组各期 ,以上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意义 (P<0 .0 5)。结论 对于一般创伤病人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可行的且是安全的 ,但对肢体严重创伤病人由于创伤后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不适应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 ,应采用亚急诊修复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