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采伐许可制度变革探究——兼论《森林法》的修改

被引:8
作者
黄锡生
陈宝山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森林法》; 采伐许可; 生态风险; 生态补偿;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9.286
中图分类号
D922.63 [森林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对采伐许可管制强度与森林质量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采伐许可管制强度加强不仅不能有效促进森林建设,反而有明显的负效应。制度构造分析表明,设定范围规定失度、限额规定失当的一系列问题,是抑制林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阻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关键。因此,采伐许可制度必须因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以防范生态风险为必要限度设定其实施范围,充分激发林农参与森林建设的积极性;对超出生态风险防范限度的额外限制进行补偿,实现采伐限制的国家权力与采伐自由的私人权利的平衡。同时,对《森林法》第32、33条作相应修订。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立法完善研究.[D].王佳玮.北京林业大学.2014, 02
[2]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英) 科斯; 等著.格致出版社.2014,
[3]  
行政法.[M].(德)汉斯·J.沃尔夫(HansJ.Wolff)等著;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3,
[4]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管制强度如何影响林农采伐收入 [J].
何文剑 ;
徐静文 ;
张红霄 .
农业技术经济, 2016, (09) :104-118
[5]   林木采伐许可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J].
胡若溟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 (03) :77-83
[6]   法律效率量化框架的理论研究——兼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此框架的应用 [J].
何文剑 ;
张红霄 .
现代法学, 2016, 38 (03) :83-97
[7]   土地退化防治中的公私伙伴关系——以石光银治沙为例 [J].
聂强 ;
张颖慧 .
林业经济, 2015, (09) :37-43
[8]   集体公益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J].
林龙 .
人民论坛, 2015, (11) :124-126
[9]   森林采伐法律制度创新初探 [J].
于德仲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 9 (01) :21-24
[10]   环境、政治集团理念与制度安排——关于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管理改革的思考 [J].
何文剑 ;
谷雪萍 ;
张红霄 .
东南学术, 2014, (06)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