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循环血内皮细胞变化

被引:1
作者
朱佩芳
周继红
金榕兵
刘大维
杨成玉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关键词
颅脑损伤,循环血内皮细胞,肌酸磷酸激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寻找有利于颅脑外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伤后测定循环血内皮细胞(CEC)数和BB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活性,24小时活杀后测脑含水量.结果:伤后损伤组血浆CK总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伤后0.5、2、24小时最为显著(P<0.01).脑脊液(CSF)中CK-BB活性于伤后0.5小时即有显著升高,但血浆CK-BB此时未见升高.伤后2小时无论CSF和血浆CK-BB均达峰值,CSF-CK-BB较血浆CK-BB升高更为明显(P<0.01).伤后8小时和24小时CSF-CK-BB虽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值(P<0.01),而血浆CK-BB已回至正常水平.CEC计数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脑水含量伤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CEC计数和C-BB活性测定在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SF-CK-BB活性变化敏感性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脑脊液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 [J].
师蔚 ;
刘守勋 ;
陈泽寰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2, (04) :373-375
[2]   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血清与脑脊液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摘要) [J].
韩玉春 ;
赵仰胜 ;
刘喜珍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1, (02) :51-51
[3]   脑外伤急性期脑脊液磷酸肌酸激酶和脑型同工酶动态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摘要) [J].
董京飞 ;
李庆彬 ;
薛庆澄 ;
杨树源 ;
刘权黎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1, (01) :63-63
[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活性测定的比较研究 [J].
师蔚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0, (06) :361-363
[5]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