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类树模型研究乳腺癌危险因素

被引:10
作者
关红军 [1 ]
鲁俊华 [2 ]
李丽娟 [3 ]
郭毓鹏 [1 ]
荣胜忠 [1 ]
牛莹莹 [1 ]
李晓霞 [1 ]
机构
[1] 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 牡丹江市卫生学校
[3]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头颈乳腺科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乳腺肿瘤; 分类树;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应用分类树模型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预测其发病风险,为乳腺癌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采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二人民医院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的1023名女性的相关数据,利用分类树模型分析乳腺癌的影响因素,采取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家族史、长期精神压抑、流产次数(≥3次)、初潮年龄(≤12岁)、平均行经时间(>7d)、足月妊娠、乳腺良性疾病史、腰臀比(≥0.8)、职业和体质指数(≥25),食用豆类食品(1周不少于2次)、体育锻炼和哺乳情况(母乳喂养)为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0)。结论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可以快速、有效的从众多数据中挖掘出影响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女性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J].
王璟 ;
芦文丽 ;
王媛 ;
陈可欣 ;
王耀刚 .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07) :1105-1109
[2]   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 [J].
郑莹 ;
吴春晓 ;
吴凡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02)
[3]   应用分类树模型筛选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研究 [J].
张勇晶 ;
陈坤 ;
金明娟 ;
范春红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6) :540-543
[4]   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袁宝君 ;
戴月 ;
史祖民 ;
潘晓群 ;
杭万双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4, (09) :16-16
[5]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韩定芬 ;
马骏 ;
周新 ;
邱晖 ;
方黎 ;
黄姝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3) :78-82
[6]   中国城市居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 [J].
王启俊 ;
李玲 ;
祝伟星 ;
邢秀梅 ;
周燕荣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3) :56-60
[7]  
GH-IGF-I轴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韩胜红.华中科技大学. 2009
[8]   Use of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in diuresis renography [J].
Binongo, Jose Nilo G. ;
Taylor, Andrew ;
Hill, Andrew N. ;
Schmotzer, Brian ;
Halkar, Raghuveer ;
Folks, Russell ;
Dubovsky, Eva ;
Garcia, Ernest V. ;
Manatunga, Amita K. .
ACADEMIC RADIOLOGY, 2007, 14 (03) :306-311
[9]   Association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to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J].
Chen, WY ;
Hankinson, SE ;
Schnitt, SJ ;
Rosner, BA ;
Holmes, MD ;
Colditz, GA .
CANCER, 2004, 101 (07) :1490-1500
[10]   The use of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in clinical epidemiology [J].
Marshall, RJ .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01, 54 (06) :60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