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汶泗流域大汶口文化考古遗址模型预测
被引:11
作者
:
彭淑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彭淑贞
[
1
,
2
]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张伟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栋栋
[
2
]
机构
:
[1]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2]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0年
/ 32卷
/ 06期
关键词
:
汶泗流域;
大汶口文化;
考古;
遗址预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
060107 ;
摘要
:
以山东省汶泗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在现有考古资料和考古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点进行分析,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水平的环境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得到了研究区遗址点分布概率图.结果表明,高程、坡度以及距水系的水平距离是影响古代人类活动的三个主要环境参数.在50~100 m的高程段内遗址点分布最多,占已发掘遗址数量的40.4%;坡度方面,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以下的地区,遗址点数目占目前发掘遗址数量的86.2%;51.4%的遗址点出现在距离水系2000 m范围以内.随着三者数值的增加,遗址点数量减少.通过遗址点分布概率图发现,遗址出现概率最高的集中在35.5°N36.25°N,116.5°E117.25°E之间,再次是流域的西南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史前土地利用碳循环模型构建及应用——以伊洛河流域为例
[J].
于严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于严严
;
吴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吴海斌
;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40
-549
[2]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义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敬禹
;
莫多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莫多闻
;
周昆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周昆叔
.
地理学报,
2009,
64
(09)
:1113
-1125
[3]
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倪金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489
-493
[4]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J].
朱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朱诚
;
钟宜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滁州学院地理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钟宜顺
;
郑朝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滁州学院地理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郑朝贵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春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兰
.
地理学报,
2007,
(03)
:227
-242
[5]
One-Sample Tests in Regional Archaeological Analysis: New Possibilities 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J] . American Antiquity . 1990 (2)
←
1
→
共 5 条
[1]
史前土地利用碳循环模型构建及应用——以伊洛河流域为例
[J].
于严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于严严
;
吴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吴海斌
;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40
-549
[2]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义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贾敬禹
;
莫多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莫多闻
;
周昆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周昆叔
.
地理学报,
2009,
64
(09)
:1113
-1125
[3]
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倪金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489
-493
[4]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J].
朱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朱诚
;
钟宜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滁州学院地理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钟宜顺
;
郑朝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滁州学院地理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郑朝贵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春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兰
.
地理学报,
2007,
(03)
:227
-242
[5]
One-Sample Tests in Regional Archaeological Analysis: New Possibilities 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J] . American Antiquity . 1990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