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陈忠升 [1 ,2 ]
陈亚宁 [1 ]
李卫红 [1 ]
赵锐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土地利用; 年变化率; 优势度; 生态效应;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03.032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和田河流域各县市统计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幅度、年变化率、动态度、优势度等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5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是1.28%;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内水量平衡、水盐平衡关系,加上对植被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 [J].
孙秋梅 ;
李志忠 ;
武胜利 ;
肖晨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6) :136-141
[2]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J].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
克力木江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2) :111-114
[3]   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J].
杨丽雯 ;
何秉宇 ;
黄培祐 ;
努尔巴依 .
生态学报, 2006, (03) :681-689
[4]   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 [J].
关洪涛 ;
杨泽慧 ;
宋剑鹏 ;
张黎明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 (01) :71-74
[5]   和田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分析 [J].
黄领梅 ;
沈冰 ;
宋孝玉 ;
李怀恩 ;
罗光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Z1) :513-515
[6]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J].
高素芳 ;
李志忠 ;
刘自强 ;
武胜利 .
新疆环境保护, 2004, (01) :6-8
[7]   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为例 [J].
彭茹燕 ;
刘连友 ;
张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92-498
[8]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李忠锋 ;
王一谋 ;
冯毓荪 ;
王建华 ;
马安青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2) :97-99+140
[9]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J].
罗格平 ;
周成虎 ;
陈曦 .
地理学报, 2003, (01) :63-72
[10]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