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见15个树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15
作者
刘欣欣 [1 ]
张明如 [2 ,3 ]
温国胜 [1 ]
张俊 [1 ]
邹伶俐 [1 ]
吴刚 [1 ]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与建筑学院
[3] 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植物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退化植被; 耐荫性; 光能利用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4 [树木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比较不同树种对光的适应能力和耐荫性,探讨树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配置依据,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10年秋季测定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15个浙江常见树种的光响应过程和光合日进程,并计算上述树种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测15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②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分别是阔叶、针叶和灌木树种中光能利用率峰值较高的树种。③光饱和点苦槠最高,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最低;光补偿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最高,红豆杉最低。④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进行聚类分析,认为马尾松,乌冈Quercus phillyraeoides,属于强阳性树种;苦槠,美丽胡枝子,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东南石栎归属于阳性树种;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nse,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杜英,乌桕Sapium sebiferum,木荷,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竹柏Podocarpus nagi,红豆杉和浙江楠归类为耐荫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千岛湖森林群落下层芒萁层片发育机理初步判断 [J].
张明如 ;
温国胜 ;
张汝民 ;
侯平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 (03) :28-34
[2]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Ⅵ):不同干扰下植被恢复初期主要优势种叶性状及其生态适应 [J].
康敏明 ;
张奇平 ;
杜璟 ;
沈沉沉 ;
达良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26-38
[3]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Ⅱ):主要常绿树种的生长格局 [J].
宋坤 ;
杨徐烽 ;
康敏明 ;
达良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12-24+57
[4]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Ⅰ):生态恢复实验与长期定位 [J].
达良俊 ;
宋坤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1-11
[5]   美丽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柏明娥 ;
洪利兴 ;
朱汤军 ;
刘本同 ;
于金慧 .
浙江林业科技, 2007, (06) :1-5
[6]   天台山东南石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J].
柯世省 ;
金则新 ;
林恒琴 ;
张文标 .
生态学杂志, 2004, (03) :1-5
[7]   天童常绿阔叶林若干树种的叶片营养转移研究 [J].
王希华 ;
黄建军 ;
闫恩荣 .
广西植物, 2004, (01) :81-85+96
[8]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赵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31-2036
[9]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 [J].
王周平 ;
李旭光 ;
石胜友 ;
齐代华 ;
何正明 ;
许文蔚 ;
邓先宝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4) :399-404
[10]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J].
丁圣彦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