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与社会双向赋权:研究社区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5
作者
冉茜仪
郭玥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关键词
政党; 赋权理论; 社区治理;
D O I
10.13411/j.cnki.sxsx.2015.03.020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社区制"的变迁,各个地方在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不少颇具特色的探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家、政党、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但是,由于探索时间较短,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政党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难题,更是社区建设的难点与热点。"赋权"理论以其主体间性的特点,为研究新时期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有益视角。其内在逻辑是构建一种党委、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民众协调互动的耦合机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基层治理创新:宏观框架的考察与比较 [J].
张小劲 ;
于晓虹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5) :72-79
[2]   论社区服务的内在价值诉求附视频 [J].
陈睿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3) :64-67
[3]   我国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J].
刘务勇 ;
金一兰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9 (03) :127-131
[4]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J].
郎友兴 ;
汪锦军 ;
徐东涛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04) :66-70+33+157
[6]  
政治与行政[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 古德诺 (Goodnow, 2011
[7]  
社会资本与政党领导[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祝灵君, 2010
[8]  
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林尚立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