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被引:7
作者
吴新涛
卢嘉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福州
[4]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酶活性中心; 原子簇; 辅基; 电子转移; 簇合物; 氮分子; 固氮; 氮代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55 [酶];
学科分类号
071010 ; 081704 ;
摘要
<正>研究自然界中固氮酶是如何把氮分子转化为氨的课题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的热点之一.1992年,Kim和Rees发表了棕色固氮菌(Av)的固氮酶的分辨率为0.27nm的晶体学分析结果,他们最近又进一步与Chan合作发表了分辨率为0.22nm的固氮酶晶体学分析结果,阐明了FeMo辅基和P-簇对活性中心模型结构.Bolin等也发表了对巴氏梭菌(Cp)的固氮酶的分辨率为0.22nm的晶体学分析结果.这些重要结果,标志着固氮酶研究已经上了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元件组装”设想用于合理合成过渡金属硫桥原子簇时硫原子的作用 [J].
吴新涛 ;
卢嘉锡 .
结构化学, 1989, (S1) :399-409
[2]   Mo0S4[S2P(OEt)2]4(H2O)反应性能研究及Mo3(μ-S)3“类芳香”结构的设想 [J].
黄建全 ;
卢绍芳 ;
商茂虞 ;
林贤梯 ;
黄明东 ;
林玉辉 ;
吴鼎铭 ;
庄鸿辉 ;
黄金陵 ;
卢嘉锡 .
结构化学, 1987, (04) :219-233
[3]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Fe 3 S 4 cluster and its quasi-aromaticity[J] . Zhida Chen,Jiaxi Lu,Chunwan Liu.Journal of Cluster Science . 19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