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调制作用

被引:17
作者
赵小平 [1 ,2 ]
沈新勇 [1 ]
王咏青 [1 ]
朱文达 [1 ]
张广鑫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
[3] 赣榆县气象局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准双周振荡; 台风路径; 经向风; 低频气旋;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5.012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研究了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调制作用。将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划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转向登陆中国路径、转向中日之间路径、转向登陆日本路径、转向日本以东路径和140°E以东路径。利用超前滞后回归方法,合成分析了6—10月不同路径台风对应的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的低频环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925hPa越赤道气流及与其相联系的经向风存在明显10~20d准双周振荡现象,且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低频越赤道气流强度、演变特征影响着西北太平洋低频气旋的位置和移动方向,调节风场强辐合带与季风槽的位置与强度,继而对台风生成位置、移动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初步认为,强向北低频越赤道气流分量有利于北侧低频气旋加强和向北传播,继而使得强辐合带、季风槽位置偏北,台风易于在此区域生成且沿着强辐合带位置移动,而弱向北低频分量或向南低频分量则不利于台风转向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A mechanism of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J].
Matsuura, T ;
Yumoto, M ;
Iizuka, S .
CLIMATE DYNAMICS, 2003, 21 (02) :105-117
[2]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研究 [J].
田华 ;
李崇银 ;
杨辉 .
大气科学 , 2010, (03) :559-579
[3]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J].
袁俊鹏 ;
江静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S1) (S1) :69-78
[4]   影响登陆我国不同区域热带气旋活动的大尺度环流定量分析 [J].
王磊 ;
陈光华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9, 33 (05) :916-922
[5]   西北太平洋大气准双周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J].
王磊 ;
陈光华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9, 33 (03) :416-424
[6]   0801号台风“浣熊”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分析 [J].
翁小芳 ;
冯文 ;
李凡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 (04) :4-6
[7]   “珍珠”台风强度及路径异常的分析 [J].
姜丽萍 ;
夏冠聪 ;
尤红 ;
黄静 ;
马慧 .
台湾海峡, 2008, (01) :124-128
[8]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特点与成因研究 [J].
董美莹 ;
薛根元 ;
郑沛群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5) :498-504
[9]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若干气候问题的研究 [J].
陈光华 ;
黄荣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6) :610-616
[10]   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何志学 ;
贺懿华 ;
熊秋芬 ;
王丽 ;
杨景勋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