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被引:13
作者
张明山
张进学
于拥军
戴余
李明杰
机构
[1] 物探局吐哈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地质特征; 结构;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2+176 +176-1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吐哈盆地油源研究新进展
    袁明生
    李华明
    王志勇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 17 - 20+90
  • [2] 吐哈盆地煤系油气田形成和分布.[M].吴涛;赵文智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