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构成分析

被引:10
作者
倪冰莉 [1 ]
张红岩 [2 ,1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河南科技学院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10.02.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F323.5 [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204 ;
摘要
应用非参数的DEA方法,对中国中部六省1990~2008年间的农业生产效率,包括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农业的综合效率发展主要与技术效率的提高有关,而与规模效率关系不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且存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缺失并存的现象。中部地区今后的农业生产应该以提高规模经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的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我国农户的微观数据 [J].
李然 ;
冯中朝 .
财经研究, 2009, 35 (09) :92-102
[2]   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 [J].
陈卫平 .
中国农村观察, 2006, (01) :18-23+38+80
[3]   中国水稻生产效率的变动分析 [J].
周宏 ;
褚保金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12) :42-46
[4]   中国农业TFP的增长及其构成 [J].
顾海 ;
孟令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0) :15-18
[5]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魏权龄著, 1988
[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ural Forestry in China. Yin,R.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