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策参与中的“信任”因素研究——基于历史坐标中的信任理论之思考

被引:12
作者
梁莹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流动站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习俗型信任; 契约型信任; 合作型信任; 政策参与意识;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我们看到三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信任不仅对经济的有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更具有明显的政治功能,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科学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公民参与性的前提,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然而并非每种类型的信任都对公民的政策参与意识有良性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的实证调查为例,对现实生活中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并对这三种类型的信任对公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影响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探讨如何培育合作型信任从而促进公民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美)诺齐克(Nozick,Robert)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2]  
(法)卢梭,(Rousseau,J.J.)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商务印书馆, 1962
[3]  
Zucker LG.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1840-1920.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1986
[4]   对“参与治理”理论的质疑 [J].
张康之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01) :83-89
[5]  
(英)戴维·赫尔德(DavidHeld)著,燕继荣等译.民主的模式[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6]  
(美)梅里亚姆(Merriam,C.E.)著,朱曾汶译.美国政治学说史[M]. 商务印书馆, 1988
[7]  
(美)B.盖伊·彼得斯(B.GuyPeters)著,吴爱明,夏宏图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  
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9]   有关信任话题的几点新思考 [J].
张康之 .
学术研究, 2006, (01) :68-72
[10]   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 [J].
张康之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1)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