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对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的修复潜力

被引:16
作者
袁秀堂 [1 ]
杨红生 [1 ]
周毅 [1 ]
毛玉泽 [2 ]
许强 [1 ]
王丽丽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刺参; 摄食; 生长; 排泄; 筏式贝类养殖系统; 生物修复潜力;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222
中图分类号
S968.3 [贝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浅海筏式养殖滤食性贝类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假粪(总称生物沉积物),对海水养殖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而沉积食性海参能够有效清除颗粒有机物,在海水养殖系统中扮演"清道夫"的生态角色.为评估刺参在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潜力,本文在不同季节现场研究了贝-参混养模式下刺参对贝类生物沉积物的摄食及生长和排泄特征.结果表明:刺参能够在新设计的养殖设施中与滤食性贝类混养,最大生长率达0.34%.d-1;并可通过摄食有效清除贝类生物沉积物,摄食率为0.1746 g.g-1.d-1(夏季,21.2℃)、0.0989 g.g-1.d-1(秋季,19.2℃)和0.0050 g.g-1.d-1(冬季,7.7℃);刺参主要通过排泄溶解形态的NH4+-N和PO43--P来促进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再生,其排泄率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基于现场试验数据,估算了刺参在桑沟湾的生物修复潜力,刺参与贝类混养可摄食4.5~159.6 kg.hm-2.d-1生物沉积物、排泄1382.5~3678.1 mmol.hm-2.d-1NH4+-N及74.6~335.7mmol.hm-2.d-1PO43--P.表明刺参对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具有较大的生物修复潜力,贝-参混养模式不仅能够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而且能显著增加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866 / 8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夏眠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能量收支的影响 [J].
袁秀堂 ;
杨红生 ;
王丽丽 ;
周毅 ;
张涛 ;
刘鹰 .
生态学报, 2007, (08) :3155-3161
[2]   盐度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J].
袁秀堂 ;
杨红生 ;
周毅 ;
毛玉泽 ;
张涛 ;
刘鹰 .
海洋与湖沼, 2006, (04) :348-354
[3]   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J].
崔毅 ;
陈碧鹃 ;
陈聚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180-185
[4]   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J].
周毅 ;
杨红生 ;
毛玉泽 ;
袁秀堂 ;
张涛 ;
刘鹰 ;
张福绥 .
动物学杂志, 2003, (04) :40-44
[5]   栉孔扇贝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J].
周毅 ;
杨红生 ;
张福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27-233
[6]   烟台浅海区不同养殖系统养殖效果的比较 [J].
杨红生 ;
王健 ;
周毅 ;
张涛 ;
王萍 ;
何义朝 ;
张福绥 .
水产学报, 2000, (02) :140-145
[7]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jcus)食性初步分析附视频 [J].
张宝琳 ;
孙道元 ;
吴耀泉 .
海洋科学, 1995, (03) :11-13
[8]   筏式网笼贝、参混养技术研究 [J].
张起信 ;
王立超 ;
李胜宽 ;
宋钰 ;
王大建 ;
张积伟 ;
王淑华 .
海洋科学, 1990, (05) :63-67
[9]  
Integrated aquaculture: rationale, evolution and state of the art emphasizing seaweed biofiltration in modern mariculture[J] . Amir Neori,Thierry Chopin,Max Troell,Alejandro H. Buschmann,George P. Kraemer,Christina Halling,Muki Shpigel,Charles Yarish.Aquaculture . 2004 (1)
[10]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hellfish polyculture in coastal bays[J] . J.P Nunes,J.G Ferreira,F Gazeau,J Lencart-Silva,X.L Zhang,M.Y Zhu,J.G Fang.Aquaculture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