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铜矿植被组成特征及优势种植物铜含量

被引:13
作者
张军 [1 ,2 ]
陈功锡 [3 ]
杨兵 [2 ]
廖斌 [2 ]
机构
[1] 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吉首大学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优势种; 金属型植物; 头花蓼; 酸模; 地枇杷;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0.0363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麻阳铜矿的Cu矿脉地表露头区、废弃采坑口、矿洞塌陷区和Cu矿石矿渣散落区进行土壤和植被调查,旨在筛选潜在的金属型植物。结果表明,土壤总Cu含量和DTPA提取态Cu含量分别为3250和393mg·kg-1,而Zn、Pb和Cd含量相对较低。共计录到28科47属54种植物,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蓼科植物共27种。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酸模(Rumex acetosa)和地枇杷(Ficus tikoua)是上述生境中的优势植物,其地上部Cu含量分别为120、203和133mg·kg-1,生物富集系数介于0.01~0.1。表明,麻阳铜矿土壤高Cu含量是影响植物自然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3种优势植物可能以低积累或排异型的方式适应高Cu含量土壤,可以作为候选金属型地被植物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或绿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358 / 23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重金属污染评价 [J].
房辉 ;
曹敏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7) :1277-1283
[2]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J].
李勤奋 ;
杜卫兵 ;
李志安 ;
王峥峰 ;
彭少麟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255-258+264
[3]   杂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与含量特征研究 [J].
王广林 ;
王立龙 ;
李征 ;
丁佳红 ;
刘登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639-643
[4]   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J].
王宏镔 ;
束文圣 ;
蓝崇钰 .
生态学报, 2005, (03) :596-605
[5]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J].
姜理英 ;
石伟勇 ;
杨肖娥 ;
傅承新 ;
陈伟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7) :906-908
[6]   植物对污泥的响应及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作用 [J].
刘秀梅 ;
聂俊华 ;
王庆仁 .
土壤与环境, 2002, (02) :121-124
[7]   超积累植物在时空、科属内的分布特点及寻找方法 [J].
唐世荣 .
农村生态环境, 2001, (04) :56-60
[8]   铅锌尾矿上自然定居植物 [J].
孙庆业 ;
蓝崇钰 ;
黄铭洪 ;
杨林章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57-1462
[9]   小头蓼(P.Microcephalum)对矿区铜的吸收积累研究 [J].
方益华 ;
唐世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2) :254-256
[10]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