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沟渠挺水植物对N、P的吸收及二次污染防治

被引:65
作者
姜翠玲
范晓秋
章亦兵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2]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副教授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沟渠湿地; 挺水植物; 污染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长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芦苇和茭草对 N、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芦苇茎叶的 N、含量分别为15.0,1.9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818kg/hm2 P P的 N 和 103.6kg/hm2的 P,茭草地上部分的N、P 含量分别为 17.2,3.8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131kg/hm2的 N 和 28.9kg/hm2的 P.对比实验发现,收割区 0~20cm 深度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含量明显低于未收割区,但 NH4 -N 和 NO3 -N 含量增高.植物收割改善了湿地 + -的透光、透气条件,促进污染物分解转化,造成无机氮含量上升.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较高,每年收获后可带走200kg/hm2 N,21.1kg/hm2 P.以人为种植取代野生的芦苇和茭草,可获得很好的净化效果,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平衡施肥对茭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姜丽娜 ;
符建荣 ;
符长焕 ;
翁丽青 ;
李建荣 .
浙江农业学报, 2003, (03) :56-61
[2]   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去除效应 [J].
姜翠玲 ;
崔广柏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5) :471-473+476
[3]   茭白地上部N、P、K含量及变化趋势 [J].
邱届娟 ;
江解增 ;
曹碚生 ;
李伶利 ;
许秀成 ;
韩秀芹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 (02) :122-125
[4]   芦苇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潜水水质状态研究 [J].
王为东 ;
王大力 ;
尹澄清 ;
陈海婴 ;
姜婧 ;
郑军 .
生态学报, 2001, (06) :919-925
[5]   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塘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规律 [J].
曹向东 ;
王宝贞 ;
蓝云兰 ;
刘鸿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2) :15-19
[6]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J].
李文朝 .
湖泊科学, 1997, (04) :36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