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与结构分解

被引:12
作者
范金 [1 ,2 ]
万伟 [1 ,3 ]
袁小慧 [1 ,3 ]
FATEMEH Ranaei [1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发展质量研究中心
[2]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江苏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绿色增加值;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 环境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史,而且也是中国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变迁史:环境污染蔓延和初步治理I阶段(1978—1992年)、环境污染加剧和规模化治理II阶段(1992—2002年)、环境污染恶化和综合治理III阶段(2002—2012年)、环境污染适度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IV阶段(2012—2017年)。本文通过构建1978—2017年拓展环境污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探讨了中国绿色增加值演化趋势和结构分解问题。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在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污染产生系数总体上呈不断增大趋势,绿色增加值指数也在持续降低;第二,结构分解显示出投资和出口在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关键作用,但伴随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II和III阶段;第三,以煤炭采选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和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未得到有效和及时治理,这些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在未来一段时期亟待加强。主要研究启示:一是思想上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发展"绿色GDP",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中;二是策略上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投资和出口结构,一方面重点投资发展低污染行业,另一方面促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行业的出口,提高人均绿色GDP;三是重点上要持续关注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推进升级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污染并加强治理,另一方面降低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绿色GDP绩效评估算法的探索、比较及其优化路径 [J].
赵泽林 .
统计与决策, 2019, 35 (03) :25-29
[2]   关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核算若干概念的讨论 [J].
邱琼 ;
施涵 .
资源科学, 2018, 40 (10) :1901-1914
[3]   生态文明评价的文献综述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J].
廖冰 ;
张智光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34 (10) :1354-1361
[4]   安徽省绿色GDP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效应分析 [J].
郑丽琳 ;
李旭辉 ;
戴炜 .
统计与决策, 2018, 34 (15) :136-141
[5]   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 [J].
冒袁媛 ;
杨加猛 .
生态经济, 2018, 34 (06) :210-216
[6]   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研究 [J].
王普查 ;
孙冰雪 .
生态经济, 2018, (04) :75-79+92
[7]   我国绿色GDP发展的实证分析 [J].
李春忠 ;
李小斌 .
统计与决策, 2017, (22) :143-146
[8]   基于资源价值损失法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 [J].
何玉梅 ;
吴莎莎 .
统计与决策, 2017, (17) :5-10
[9]   中国绿色增长模式的动态仿真分析 [J].
郭玲玲 ;
武春友 ;
于惊涛 ;
曲英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 37 (08) :2119-2130
[10]   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 [J].
沈晓艳 ;
王广洪 ;
黄贤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10) :1639-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