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肺脏高原适应性的结构研究

被引:63
作者
陈秋生 [1 ]
冯霞 [2 ]
姜生成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3]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关键词
牦牛; 肺脏; 结构; 高原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3 [牛];
学科分类号
0905 ;
摘要
【目的】系统观测牦牛肺脏的微细结构,分析其结构特异性与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方法】组织化学反应、特殊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及立体定量方法。【结果】牦牛肺小叶结构明显,肺泡I型上皮菲薄,构成肺泡壁的绝大部分。与其它动物不同,牦牛I型肺泡上皮见有间断处,为非连续型上皮。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分别为(0.53±0.10)μm和(0.44±0.07)μm,明显比体格较小的其它家畜还要薄,这有利于气体交换时增加氧的弥散量。肺脏微动脉中膜的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比为(5.00±0.93)%,与高原驼马的比值近似,而比奶牛和公牛的要小,说明牦牛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比其它牛类低。肺胸膜、小叶间隔、肺泡隔、各级支气管管壁和血管壁内都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分布,并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弹性系统,维持肺脏良好地扩张和回缩状态。杯状细胞不仅大量分布于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上皮中也出现杯状细胞,其分泌的粘液有助于牦牛在干旱环境下保护呼吸道的通气量。【结论】牦牛肺脏的结构具有特异性,这是牦牛世代生活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所获得的适应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107 / 21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的肺组织形态学比较 [J].
张勤文 .
中国兽医科技, 2004, (02) :73-74
[2]   不同海拔绵羊肺部血管的比较观察 [J].
贾荣莉 .
中国兽医科技, 1997, (10) :45-45
[3]   5—羟色胺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增殖的作用 [J].
刘健 ;
王培勇 ;
罗德成 ;
于中和 ;
孙秉庸 .
生理学报, 1997, (03) :292-298
[4]   高原适应动物牦牛与普通黄牛肺血管反应性的比较研究 [J].
郭胜祥,刘永年,李景荣,冯宁娜,王丽华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5, (03) :230-233
[5]   大鼠肺泡结构的立体计量研究 [J].
赵敏 ;
王正国 ;
周萍 .
解剖学杂志, 1991, (04) :360-363
[6]   天祝白牦牛对高山草原生态环境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 [J].
赵银 ;
邓仕章 ;
张容昶 ;
蒲瑞棠 .
家畜生态, 1989, (01) :1-4
[7]  
细胞形态立体计量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郑富盛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