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和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40
作者
闫雷
董天浩
喇乐鹏
刘鸣一
孙小贺
孟庆尧
张钰莹
张乃文
孟庆峰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团聚体; 耕作; 土壤; 黑土; 平均重量直径(MWD);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解决东北黑土区因不合理耕作导致的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及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问题,该研究于2015年开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开展。设置免耕+秸秆还田(NTS)、免耕(NT)、翻耕+秸秆还田(CTS)、翻耕(CT)4种处理,于2018、2019年采集土样,研究免耕措施及秸秆还田对东北薄层黑土区0~10、>10~2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各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和2019年0~10、>10~20cm土层NTS处理>5 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比含量及平均重量直径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NTS及N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TS及CT处理(P<0.05),4种处理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峰值总体出现在1~2 mm处,NTS及NT处理>5、2~5、1~2 mm有机碳贡献率整体高于CTS及CT处理。研究表明,免耕与秸秆还田有利于薄层黑土坡耕地耕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和各粒级下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与其他3种处理相比,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更佳。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