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份情谊行为

被引:12
作者
王雷
机构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身份行为; 情谊行为; 身份情谊行为;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4.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3.9 [婚姻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婚姻家庭法较其他民法规范更具身份法属性,基于其浓厚的伦理感情底色,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应将婚姻家庭领域的身份行为特别是身份协议推定为情谊行为。身份情谊行为可分为以人身权益为主的身份情谊行为和以财产权益为主的身份情谊行为,当前婚姻家庭法学理论对身份情谊行为的惯性思维判断是认定相关身份协议违反善良风俗原则而无效,这不是妥当的价值判断结论,仍属于法律中心主义特别是财产法中心主义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公婆与儿媳的“香火协议”为何无效 [J].
张兆利 .
湖南农业, 2006, (12) :23-23
[2]   夫妻忠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J].
唐弦 .
人民公安, 2003, (12) :40-41
[3]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新规定的探讨 [J].
唐德华 .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 (03) :7-10
[4]  
民法基本原则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董学立, 2011
[5]  
结婚与离婚的法经济学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英)安东尼·W.丹尼斯(AntonyW.Dnes), 2005
[6]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康德(Kant)著, 1991
[7]  
爱弥儿[M]. 商务印书馆[法]卢梭(J·J·Rousseau), 197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9]  
法哲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