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夕宾
钟建华
王勇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濮城油田; 低渗透储层; 流动单元; 岩石物性参数;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 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陈烨菲 ;
彭仕宓 ;
宋桂茹 .
石油学报, 2003, (03) :74-77
[2]   流动单元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J].
刘吉余 ;
王建东 ;
吕靖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4) :381-384
[3]   濮城油田沙三上地层基准面旋回及储层流动单元 [J].
曾大乾 ;
李中超 ;
宋国英 ;
汤军 ;
张昌民 .
石油学报, 2002, (03) :39-42+6
[4]   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新方法 [J].
彭仕宓 ;
尹志军 ;
常学军 ;
郝建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68-70+12
[5]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J].
郭燕华 ;
熊琦华 ;
吴胜和 ;
周平兵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13-16+116
[6]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
[7]  
Ge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the Hartzog Dra field , Wyoming. Hearn C L, Ebanks W J Jr, Tye R S, et al. Journal of Petrology . 1984